在許多年前我正處於剛脫離學生生活、面臨失業的窘境,為了不想整天待在家裡、讓家人覺得我是個混沌度日的廢物,於是我便選擇逃避,終日躲在二輪電影院裡,一杯飲料、三部好片可以陪伴我一整天。
    當時看過的電影相當多,其中一部電影─「辛德勒的名單」卻造成我日後極大的影響;自此之後,我不太愛看戰爭片,因為無情殺戮真的很令人感到無奈。

    前天,看到HBO播放著克林伊斯威特導的「硫磺島的英雄們」幕後採訪,其實在此之前我只聽過「來自硫磺島的信」(請恕我孤陋寡聞),克林伊斯威特解釋為何他要針對同一場戰役拍出兩部不同角度的電影。
    他的說法我完全可以體會,因為那也是我一直以來所介懷的。
    戰爭本來就是主觀的…

    而克林伊斯威特選擇將同一場戰役分成兩部影片拍攝,這一點讓我很欽佩…
    「今天我是美國人,我是如何看待這一場戰役?」
    「今天我是日本人,我該如何看待這一場戰役?」
    美國人總抱持著「總會有勝利的一天」的樂觀想法,而日本人則抱持著「死也要死得光榮!」
    雙方都懷著自己堅信的信念下,這場戰役雖然在目前各國歷史上未留下舉足輕重的分量,卻非常值得令人深思。

    在看「硫磺島的英雄們」時,我想起「大敵當前」與「愛情達陣」,因為片中同樣有“人造英雄”的橋段;雖然英雄們也會有軟弱的時刻,但歷史總會盡量忽略這個部份,因為,人們總是只看到自己想看的部份。

    戰爭是一件殘酷且無益的事,我由衷希望世界沒有戰爭、沒有自私,只有愛與和平;或許,在克林伊斯威特的心中,除了刻畫出歷史戰役的血腥,他想傳達的是對於和平的渴望。
    過去是現在的借鏡,無論是宗教信仰、政治理念、人文涵養,都應該是教導我們向前進的,不該是趨向於原始暴力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phne12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